【世界时快讯】立夏为什么吃樱桃?
5月6日是立夏,江南的立夏习俗里有所谓的“吃三新”。“三新”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说法,但一般都离不开樱桃。为什么都要吃樱桃呢?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民俗学家徐艺乙表示,因为樱桃不仅味道美,营养好,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说文解字》记载:“莺桃,莺鸟所含食,故又名含桃。”樱桃最早因为莺鸟喜欢含食因而名叫“含桃”和“莺桃”。《本草纲目》说:“其颖如璎珠,故谓之樱。”说它红若宝石般的果实美如桃形,又似古代玉制珠串戴在颈项上的璎珞,璎和樱同音,后来就逐渐叫“樱桃”了。
徐艺乙认为,立夏吃樱桃首先与传统的祭祀文化有关。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立夏,当时大多数水果还没有成熟,樱桃“先百果而含荣”(出于后梁宣帝的《樱桃赋》),最先应时上市,有“百果第一枝”的美誉。因此,早在周代,樱桃就成为祭祀用品,人们把这样一种以时鲜祭祀的方法叫做“荐新”。
《礼记·月令》:“是月(仲夏之月)也,天子乃以雏尝黍,羞以含桃先荐寝庙。”意思是:天子进献鸡和黍,再加上先成熟的樱桃来祭祀宗庙。
到了汉代,以樱桃祭祀形成制度。《史记·叔孙通列传》说:“孝惠帝曾春游离宫,叔孙生曰:‘古者有春尝果,方今樱桃熟,可献,愿陛下出,因取樱桃献宗庙。’”上乃许之。诸果献由此兴。”自汉惠帝以后,献樱桃于宗庙成为朝廷常礼。
汉代,樱桃还被赋予了新的政治意义,皇帝往往把樱桃赏赐给大臣表示恩宠。《太平御览》引《拾遗录》记载:“明帝月夜宴赐群臣于照园,大官进樱桃,以赤瑛为盘,赐群臣。”东汉明帝月夜将樱桃赐给群臣,主管膳食的官员把樱桃送上来后,去掉叶子而盛以赤瑛盘,在月光下,盘与樱桃浑然一色,群臣误以为空盘。
到了唐代,不仅延续了这个传统,品尝樱桃开始成为一种娱乐,文人们也喜欢把樱桃当作吟诗作赋的对象。
一年夏天,唐中宗游览樱桃园时,曾“引中书门下五品以上诸司长官、学士等入芳林园尝樱桃,便令马上口摘,置酒为乐”。中宗让这些大臣们骑着马在樱桃园里逛,模仿鸟雀直接用嘴噙着枝头的樱桃食用,作为娱乐方式的一种。
752年,唐玄宗举办的宴会上,把樱桃赏赐给官员。王维写了《敕赐百官樱桃》为:“芙蓉阙下会千官,紫禁朱樱出上阑……饱食不须愁内热,大官还有蔗浆寒。”在芙蓉阙下聚集了众多的官员,紫禁城内朱红的樱桃从上阑宫中捧出。皇帝也想得非常周到,饱食樱桃无须担心内火,膳食官还提供寒凉的甘蔗汁。
唐代还举办“樱桃宴”。樱桃成熟的时节,恰好是唐代的春榜前后。新进士们在金榜题名之后,朝廷为他们举办“樱桃宴”,白居易中举多年以后,还写诗回忆,“相思莫忘樱桃会,一放狂歌一破颜”。
樱桃因其娇艳小巧,常和美人联系在一起。白居易有一个侍妾名字叫樊素,小口似樱桃,白居易称她为“樱桃樊素口”。苏轼写词也借用了这个典故,“一颗樱桃樊素口,不爱黄金,只爱人长久”。
宋末元初常州府阳羡(今江苏省宜兴市)的蒋捷被称为“樱桃进士”,一则因为他20岁便高中南宋进士,二来他因为《一剪梅·舟过吴江》被人记住。“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就抓住初夏时节红樱桃成熟、芭蕉叶绿的季节特征,借助“红”“绿”色彩转变,抒发了国运浮沉、流水年华、人生易老的感慨。
正因为文人的推波助澜,樱桃从宫廷走向民间,从贵族飞入寻常百姓家。
到明清时,江南立夏吃樱桃的习俗已非常流行。唐伯虎的《社中诸友携酒园中送春》诗中也提到立夏尝樱桃和竹笋,诗为:“三月尽头刚立夏,一杯新酒送残春。共嗟时序随流水,况是筋骸欲老人。眼底风波惊不定,江南樱笋又尝新。芳园正在桃花坞,欲伴渔郎去问津。”
清代诗人沈朝初《忆江南》咏道:“苏州好,新夏食樱桃。异种旧传崖蜜胜,浅红新样口脂娇。小核味偏饶。”
《清嘉录》卷四记载:“立夏日,家设樱桃、青梅、榻麦,供神享先,名日立夏见三新。”《清嘉录》是清代道光间苏州文士顾禄的著作,这是一部系统记述江南地区岁时风俗的经典著作。这句意思是立夏这天要以樱桃、青梅和麦子供奉神仙和祖先,然后尝食。
光绪《常昭合志稿》记载:“俗说立夏节物有日樱桃九熟,谓即樱桃、青梅、新茶、麦蚕、蚕豆、玫瑰花、象笋、松花、谷芽饼也。”
村民在管护樱桃。新华社发
徐艺乙表示,除了文化传统外,立夏吃樱桃与樱桃的味道与功效也有极大的关系。
立夏节气前后成熟的樱桃,口感最为鲜美,果实最为饱满。唐代诗人项斯笔下《欲别》便有樱桃之赞,“花时人欲别,每日醉樱桃。买酒金钱尽,弹筝玉指劳”。宋代苏轼也赋诗樱桃,“独绕樱桃树,酒醒喉肺干。莫除枝上露,从向口中传”。
不仅味道鲜美,樱桃还有药用价值和美容效果。《唐诗纪事》卷16载崔兴宗《和王维敕赐樱桃诗》曰:“全胜晏子江南橘,莫比潘家大谷梨。闻到令人颜色好,神农《本草》自应知。”
据现代营养学研究,樱桃富含维生素,具有排毒、降低胆固醇、补虚养血等作用。同时樱桃中含有褪黑激素,具有良好的抗衰老功能,是名副其实“美味又美丽”的水果。
因为樱桃为红色,立夏吃樱桃,还有讨一个红红火火好彩头的寓意。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民仆
关键词:
上一篇:公司买房子要交哪些税-世界微速讯
下一篇:最后一页
精心推荐
- 去年京津冀工信部门推进签约570多项高端高新项目
- 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指数增长迅速
- 1至2月河北省工业生产平稳开局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
- 浙江绍兴15日0-21时新增41例确诊病例
- 沈阳大气优良天数达近5年来最好水平
- 辽宁实行市级政府集中监管 首站定点冷库加强疫情防控
- 辽宁省25个博士后团队冲刺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
-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大营镇大营新村调整为中风险地区
- 云南哀牢山4名地质调查人员因公殉职原因查明
- 全国首部涉及“非现场执法”的法规施行 浦东新区打造引领区数字化城市治理样板
- 杭州一封控小区完成第三轮核酸检测 前两轮检测均为阴性
- 集采未中选药品现在怎么样了?这组数据告诉你
- “海归”博士后王暾:专注灾害预警科技创新 打通灾害预警“最后一公里”
- 福建宣判一起涉恶案件 10人犯罪团伙强迫交易、非法采矿获刑
-
中新网郑州12月15日电 (记者 韩章云)针对近日网友实名举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太康县支行员工夏某华吃空饷一事,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河南省
-
中新网宿迁12月15日电 (记者 刘林)“房子干净又敞亮,社区漂亮又整洁。”15日,家住江苏宿迁牛角淹社区的袁有亮谈起新家,兴奋的心情
-
中新网通辽12月15日电 (记者 张林虎)15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左后旗公安局获悉,该局打掉一个帮助网络犯罪转账的“跑分团队
-
中新网安徽阜阳12月15日电 ( 成展鹏)12月15日,规划占地面积2500亩、投资总额75亿元的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保兴医药健康产业园内一片繁
-
中新网杭州12月15日电 (郭其钰 张益聪)从焦虑不安到互帮互助,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凯旋街道新城市广场B座里的257人经历了难忘的72小时
X 关闭
X 关闭
产业
-
不用跑北京 在家门口也能挂上顶...
日前,我省首个神经疾病会诊中心——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河北医院...
-
“十四五”期间 河北省将优化快...
从省邮政管理局获悉,十四五期间,我省将优化快递空间布局,着力构...
-
张家口市宣化区:光伏发电站赋能...
3月19日拍摄的张家口市宣化区春光乡曹庄子村光伏发电站。张家口市宣...
-
“张同学”商标被多方抢注 涉及...
“张同学”商标被多方抢注,官方曾点名批评恶意抢注“丁真” ...
-
山东济南“防诈奶奶团”花式反诈...
中新网济南12月15日电 (李明芮)“老有所为 无私奉献 志愿服...
-
广州新增1例境外输入关联无症状...
广州卫健委今日通报,2021年12月15日,在对入境转运专班工作人...
-
西安报告初筛阳性病例转为确诊病例
12月15日10:20,经陕西西安市级专家组会诊,西安市报告新冠病毒...
-
广东东莞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例 ...
(抗击新冠肺炎)广东东莞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例 全市全员核酸检测...
-
中缅边境临沧:民警深夜出击捣毁...
中新网临沧12月15日电 (胡波 邱珺珲)记者15日从云南临沧边境...
-
“土家鼓王”彭承金:致力传承土...
中新网恩施12月15日电 题:“土家鼓王”彭承金:致力传承土家...